第749章 渡海东进
书迷正在阅读:
大明之五好青年、
逍遥小书生、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带着商店到春秋、
这个始皇真牛逼、
振南明、
南宋一代目、
开着房车回贞观、
北江雄鹰、
唐盟、
陈叔宝的南陈之旅、
血色民国,血不冷
耶律瓶见李中易点了头,便扔了手里的小刀,转身朝内室走去,李中易在李云潇的严密保护之下,跟了进去。
院子里的仆人们都被赶得远远的,他们不清楚李中易和耶律瓶谈了些什么,只知道这位契丹公主最终留在了榆关。
翌日凌晨,天刚蒙蒙亮,榆关以东十里的新建码头上,将士们在各自军官的约束之下,整齐的列队等待登船。
李中易骑在“血杀”的背上,挥鞭指向东南方向,笑眯眯的说:“海东之蕞尔小邦,竟敢号称三千里锦绣江山,实在是可笑荒唐之极!”
“恭喜主公,老天有意相助我等,洋面并没有封冻。”参议司检校副都指挥使何大贝冷冷的一笑,他抬手在划了个圈,“抢……不……拿光……哼,都是咱们的。”
随行的宋云祥露出会心的笑容,轻声道:“以一国之力养十万精兵尽够了,贺喜主公大事可成矣!”
李中易斜眼瞅了瞅宋云祥,这家伙话里有话,弦外音异常之分明,显然是因为李家军的茁壮成长而起了拥立之心。
自古以来,功高,莫过于拥立和护驾!
李中易其实很可以理解老部下们希望水涨船高的念想,只是,如果谋划不周密,导致整个中原膏腴之地,变成糜烂一片的战乱源头,那就极其得不偿失了!
客观的说,赵老二利用陈桥兵变的空档,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开封城,算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富庶中原的元气。
如今的形势异常之微妙,赵匡胤率领八万禁军,击退了北汉和契丹联军之后,已经顺利的南归开封。
几乎同时回到开封的韩通,掌握着侍卫亲军司的兵权,麾下亦有十余万兵马。
韩、赵二人的兵力加在一起,足有二十余万之众,绝对不可小觑之!
李中易目前虽然掌握了不下十万之众,可是,郭怀的三万灵州军远在西北,远水解不了近渴。
周道中的两万水师兵马,其陆战的实力不容乐观,顶多也就起个机动运输或是守城的作用。
李中易亲自率领的五万精锐,杨烈的两万官兵被契丹人牵制在了榆关,满打满算,李中易目前可以用得上的不过区区三万精锐而已。
当然了,李中易也不是完全处于劣势,迅速调兵从海上回开封,水师的机动能力至关重要。
同时,李勇手下的一万多训练有素的骑兵,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妙用。
不管是赵匡胤也好,韩通也罢,他们手头的骑兵力量,几乎不值一提。
至于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这两个盟友,由于距离开封这个腹心之地实在太远,只要他们到时候能够起到一定的偏师牵制作用,也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打铁还要自身硬,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一直是李中易遵行不悖的行为准则。
李中易和身边的心腹重将们悠闲的说说笑笑,周围的气氛也很轻松,就连一贯不苟言笑的宋云祥,也有了开玩笑的闲心。
自从有了参议司及其分司之后,各军的主将都从繁琐的日常军务之中脱身出来,他们可以专心致志的思考排兵布阵的各项作战事宜。
在未开战的时候,各军的主将们也不需要劳心费神,事事亲历亲为。此前,一应的后勤补给、应急计划都由参议司制订完成,安排了下去,事事都有人管,并且明确的责任到人。
所以,大家倒也无甚牵挂,乐得陪着李中易谈笑风声。
毕竟,傻子都知道,在主公面前露脸,比战场上捞取军功更为重要。
军规虽然是明摆着的,无军功不晋升,可是,具体到某次战役或是战斗,派谁不派谁,那可是大有讲究滴!
何大贝至今都清晰的记得,李中易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平时不在统帅面前经常露个脸,说说话,到了关键时刻,谁知道你算老几?
更重要的是,由于李中易刻意执行标准化的训练作战模式,主将的指挥能力尽管有强弱,却也变得日益不那么的重要了。
有了参议司这种专业的参谋机构,很多战役或是战斗,只要是主将级别的指挥官,其实派谁去,结果都不可能太过于离谱。
老话说得好,夫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参议司干的就是精确算计的活计。
战旗飘摇,金风烈烈,水师的战船陆续靠岸,又满载着将士们驶离了码头。
李中易望着一匹匹被牵上大船的战马,不由微微一叹,开玩笑说:“想当年,咱们和赵老二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这种上等的好马那可是半匹都没有啊。”
在场的人里边,刘贺扬和廖山河来自于朝廷的禁军系统,没有经历过当初李中易和赵匡胤周旋的那一幕,他们俩只是彼此对视了一眼,继续闷头没吭声。
宋云祥和何大贝都是灵州时期投靠李中易的心腹,他们自然也不好插话,有些时候资历这玩意,还真是命中注定的需要机遇。
自从李中易军兴以来,李云潇就没有漏掉过任何一场战役,他见众人都没吱声,便凑着趣笑道:“爷,蜀北多山,即使有这种上等良马,十分的本事倒只能施展出一分来,还不如驮马管用。”
“是啊,那个时候兵微将寡,差之毫厘,便要送命,难呐。”李中易一时感怀,倒惹得众将纷纷对李云潇侧目而视。
因李云潇一直兼着老李家的总管事之责,尽管他已是近卫军的都指挥使,众人即使知道他是李中易嫡系中的嫡系,却在有意无意间疏忽了他才是追随李中易最久的那个老部下之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别说人与人之间容易日久生情,就算是养了好几年的爱犬突然故去,主人也难免会伤感落泪。
李云潇见众人都看着他,多有羡慕之意,他的心下不禁有些得意。别看近卫军不过区区几千人,却是李中易最贴身的一支拱卫部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卫军的内部番号,便是8341甲,由李中易亲笔所定。
李云潇记得很清楚,李中易曾经半是认真半开玩笑的说过,他李潇松即使半夜睡觉,也必须睁着一只眼。
负责守护后路的刘贺扬部也已经开始登船之后,李中易翻身下马,在近卫军将士的簇拥之下,踏上了水师都指挥使周道中为他专备的帅舰。
方是时,手握雄兵羽翼渐丰的李中易一时兴起,迎着凛冽的寒风负手伫立于舰首,朗声喝道:“所谓三千里锦绣河山,人杰地灵的海东之国,可堪一战否?”
院子里的仆人们都被赶得远远的,他们不清楚李中易和耶律瓶谈了些什么,只知道这位契丹公主最终留在了榆关。
翌日凌晨,天刚蒙蒙亮,榆关以东十里的新建码头上,将士们在各自军官的约束之下,整齐的列队等待登船。
李中易骑在“血杀”的背上,挥鞭指向东南方向,笑眯眯的说:“海东之蕞尔小邦,竟敢号称三千里锦绣江山,实在是可笑荒唐之极!”
“恭喜主公,老天有意相助我等,洋面并没有封冻。”参议司检校副都指挥使何大贝冷冷的一笑,他抬手在划了个圈,“抢……不……拿光……哼,都是咱们的。”
随行的宋云祥露出会心的笑容,轻声道:“以一国之力养十万精兵尽够了,贺喜主公大事可成矣!”
李中易斜眼瞅了瞅宋云祥,这家伙话里有话,弦外音异常之分明,显然是因为李家军的茁壮成长而起了拥立之心。
自古以来,功高,莫过于拥立和护驾!
李中易其实很可以理解老部下们希望水涨船高的念想,只是,如果谋划不周密,导致整个中原膏腴之地,变成糜烂一片的战乱源头,那就极其得不偿失了!
客观的说,赵老二利用陈桥兵变的空档,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开封城,算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富庶中原的元气。
如今的形势异常之微妙,赵匡胤率领八万禁军,击退了北汉和契丹联军之后,已经顺利的南归开封。
几乎同时回到开封的韩通,掌握着侍卫亲军司的兵权,麾下亦有十余万兵马。
韩、赵二人的兵力加在一起,足有二十余万之众,绝对不可小觑之!
李中易目前虽然掌握了不下十万之众,可是,郭怀的三万灵州军远在西北,远水解不了近渴。
周道中的两万水师兵马,其陆战的实力不容乐观,顶多也就起个机动运输或是守城的作用。
李中易亲自率领的五万精锐,杨烈的两万官兵被契丹人牵制在了榆关,满打满算,李中易目前可以用得上的不过区区三万精锐而已。
当然了,李中易也不是完全处于劣势,迅速调兵从海上回开封,水师的机动能力至关重要。
同时,李勇手下的一万多训练有素的骑兵,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妙用。
不管是赵匡胤也好,韩通也罢,他们手头的骑兵力量,几乎不值一提。
至于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这两个盟友,由于距离开封这个腹心之地实在太远,只要他们到时候能够起到一定的偏师牵制作用,也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打铁还要自身硬,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一直是李中易遵行不悖的行为准则。
李中易和身边的心腹重将们悠闲的说说笑笑,周围的气氛也很轻松,就连一贯不苟言笑的宋云祥,也有了开玩笑的闲心。
自从有了参议司及其分司之后,各军的主将都从繁琐的日常军务之中脱身出来,他们可以专心致志的思考排兵布阵的各项作战事宜。
在未开战的时候,各军的主将们也不需要劳心费神,事事亲历亲为。此前,一应的后勤补给、应急计划都由参议司制订完成,安排了下去,事事都有人管,并且明确的责任到人。
所以,大家倒也无甚牵挂,乐得陪着李中易谈笑风声。
毕竟,傻子都知道,在主公面前露脸,比战场上捞取军功更为重要。
军规虽然是明摆着的,无军功不晋升,可是,具体到某次战役或是战斗,派谁不派谁,那可是大有讲究滴!
何大贝至今都清晰的记得,李中易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平时不在统帅面前经常露个脸,说说话,到了关键时刻,谁知道你算老几?
更重要的是,由于李中易刻意执行标准化的训练作战模式,主将的指挥能力尽管有强弱,却也变得日益不那么的重要了。
有了参议司这种专业的参谋机构,很多战役或是战斗,只要是主将级别的指挥官,其实派谁去,结果都不可能太过于离谱。
老话说得好,夫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参议司干的就是精确算计的活计。
战旗飘摇,金风烈烈,水师的战船陆续靠岸,又满载着将士们驶离了码头。
李中易望着一匹匹被牵上大船的战马,不由微微一叹,开玩笑说:“想当年,咱们和赵老二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这种上等的好马那可是半匹都没有啊。”
在场的人里边,刘贺扬和廖山河来自于朝廷的禁军系统,没有经历过当初李中易和赵匡胤周旋的那一幕,他们俩只是彼此对视了一眼,继续闷头没吭声。
宋云祥和何大贝都是灵州时期投靠李中易的心腹,他们自然也不好插话,有些时候资历这玩意,还真是命中注定的需要机遇。
自从李中易军兴以来,李云潇就没有漏掉过任何一场战役,他见众人都没吱声,便凑着趣笑道:“爷,蜀北多山,即使有这种上等良马,十分的本事倒只能施展出一分来,还不如驮马管用。”
“是啊,那个时候兵微将寡,差之毫厘,便要送命,难呐。”李中易一时感怀,倒惹得众将纷纷对李云潇侧目而视。
因李云潇一直兼着老李家的总管事之责,尽管他已是近卫军的都指挥使,众人即使知道他是李中易嫡系中的嫡系,却在有意无意间疏忽了他才是追随李中易最久的那个老部下之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别说人与人之间容易日久生情,就算是养了好几年的爱犬突然故去,主人也难免会伤感落泪。
李云潇见众人都看着他,多有羡慕之意,他的心下不禁有些得意。别看近卫军不过区区几千人,却是李中易最贴身的一支拱卫部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卫军的内部番号,便是8341甲,由李中易亲笔所定。
李云潇记得很清楚,李中易曾经半是认真半开玩笑的说过,他李潇松即使半夜睡觉,也必须睁着一只眼。
负责守护后路的刘贺扬部也已经开始登船之后,李中易翻身下马,在近卫军将士的簇拥之下,踏上了水师都指挥使周道中为他专备的帅舰。
方是时,手握雄兵羽翼渐丰的李中易一时兴起,迎着凛冽的寒风负手伫立于舰首,朗声喝道:“所谓三千里锦绣河山,人杰地灵的海东之国,可堪一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