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阅兵进行式
书迷正在阅读:
大明之五好青年、
逍遥小书生、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带着商店到春秋、
这个始皇真牛逼、
振南明、
南宋一代目、
开着房车回贞观、
北江雄鹰、
唐盟、
陈叔宝的南陈之旅、
血色民国,血不冷
炮军的将士们用驮马拖拽着火炮,鱼贯通过大庆门前时,李永堂大声下令:“向皇上敬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炮军里,无论是炮,还是炮兵,都是李中易的心血。
李中易亲眼目睹他的心血,浩浩荡荡的从大庆门前驶过,不由心潮起伏的站起了身子,高高的举起右臂,向英雄的部队致敬。
“万胜,万胜!”
紧随于炮军之后的是,率先占领了幽州兵马总管府的第五军甲营的官兵们。
“轰轰轰……”将士们一起迈腿摆臂,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条直线。
将士们肩上的长枪,交织成了缨红刺目的海洋。他们身上的铠甲,闪现出慑人心魄的魔力。
伴随着齐整的脚步声,大地开始颤抖,人心开始摇动,军威逐渐展现。
跟在第五军甲营之后的是,授予了“范阳猛虎营”称号的第三军丁营的将士们。如果不是他们的浴血奋战,范阳城的陷落只怕是拖得更久。
在两支英雄的部队之后,是屡建功勋的神臂弩营。李家军虽然已经有了火炮,然而,神臂弩依然是对抗草原铁骑的打击利器。
将士们高举着手里的神臂弩,他们在长官的号令之下,时不时的做着拉弦的动作。显然,这是要告诉大家,无坚不摧的神臂弩,威力大无穷。
“吾皇威武!吾皇威武!”
按照军中的礼节,应为吾皇万岁,可是,将士们改为吾皇威武,这代表了军心所向。
李中易再一次站起身子,顺手抽出高强的腰刀,向大军撇刀行礼!
整个大庆门上,鸦雀无声,文臣们这还是第一次看见如此震慑人心的大阅兵,大家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默默的观察着大军行进的威武雄姿。
李中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许文臣干预军事,一向是他的基本军事原则。
很多文臣都擅长纸上谈兵,以为出兵打仗不过尔尔,没啥了不起的。
然而,两国交兵,谁违反的科学规律越多,谁就会战败,或是处于战略的劣势。
整整两个时辰过去了,一眼望不到头的三军将士们,依然迈着矫健的步伐,浩浩荡荡的通过大庆门前。
从开始到现在,折从阮一直默默的注视着从大庆门前的经过的各个军种的兵马,他惊讶的发现,哪怕队伍里的一名普通小卒,脸上除了风霜之外,浑身上下都散溢出令人心摇的杀气。
杀气这玩意,看得见,却摸不着!
折从阮暗暗心惊,李家军由几十万这种小卒组成,可想而知,整个大军的军心和士气,早已是锐不可当!
李琼虽然打过大败仗,而被柴荣所不喜,并被弃之于脑后。但是,就算是没有吃过猪肉,李琼总看见过猪走路吧?
强军的定义,千千万,在李琼看来,如臂使指的队伍,绝对算得上是超强之军!
刘金山不懂军事,但他看得出来,将士们看向李中易的时候,那种格外崇敬的尊重,完全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李中易率领的李家军,从战争走向战争,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明天,如此英明的统帅,军心岂能不聚拢?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三军将士们沿着二十里长街,一字排开,大家默默的等待着最高统帅的检阅。
这时,李中易已经下了大庆门,在台阶下骑上了小血杀的高大的背脊。
“驾……”在李中易的轻斥声中,小血杀迈着轻盈的步子,驮着它的主人,朝着大庆门外疾驰而去。
大庆门外,一名极其年轻的将领,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战马,朝着李中易这边驰来。
李中易面带微笑,勒停了“小血杀”,只见,那名青年将领,纵马奔到李中易的身前,一边撇刀行礼,一边大声说:“征北大将军、河北道行军大总管,臣杨烈,恭请皇上检阅三军将士!”
李中易抽出腰间的佩刀,笔直的竖立于鼻端,他深吸了口气,大声下令:“开始!”
“是!”杨烈一边接令,一边拨马掉头,紧紧的跟在李中易的右侧。
“将士们辛苦了。”
李中易拍马驰骋于三军将士的阵前,每经过一个巨大的方阵,都会勒慢战马,竖刀为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将士们握紧手里的钢枪,屏住呼吸,一齐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滋,军心在我强汉!”
大庆门上的孔昆,倒抽了一口凉气,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发自内心的感慨。
“是啊,有此铁军在手,何愁匈奴不灭?”刘金山由衷的觉得,孔昆终于说了句真心话。
“呵呵,李郎会练兵。”折从阮仗着年事已高,又刚交出了折家的老地盘,随便说话的底气,自然十足。
“唉,石守信等宵小,可真是糊涂透顶啊!”李琼频频摇头,叹息不止。
“哼,劳民伤财……”
“哎,王兄,请务必慎言……”
文官堆里突然传出了不和谐的杂音,随即就被周围的人,给劝住了。
开什么玩笑?今天是什么日子?
今天若是闹出让李中易不痛快的妖蛾子,文官集团还想不想在正确的队伍里,继续混下去了?
关起门在家里,随便你怎么骂李中易,反正也没人知道,骂就骂吧!
今天,可是举国欢庆的大好日子,文官堆里居然出现了极其不和谐的语调,这让李中易怎么看待朝中的文臣们?
说句心里话,李中易虽然重用了文臣集团,把天下的庶政都交给了文臣们,却也贬抑了文臣们的权势。
最鲜明例子,便是李中易定下了文臣不得干预军事的基本原则,等于是彻底切断了文臣掺合军事的途径。
也正因为如此,朝中早有传言,铜臭子是武臣集团的代言人,并不是文臣们的自己人!
这个说法,在文臣集团里边,颇有市场,一传十,十传百,经久不熄!
李中易不仅知道这个传言,更知道始作踊者是谁,但他却没有对任何人下狠手!
传言嘛,任何时候都避免不了,爱传就传,反正李中易又不会掉半两肉!
当李中易检阅完毕,重新登上大庆门后,整场大阅兵的最高潮部分,终于闪亮登场。
在历次战役中,当了俘虏的契丹人,被长长绳索串在一起,由大军的监视之下,缓缓的通过大庆门前。
“嘿嘿,一向骄傲到了天上的契丹人,也有今天呐!”
“居然有这么多契丹俘虏……”
“契丹人也是两条腿,两只眼睛,一只鼻子嘛……”
“大快人心啊……”
城楼上的文臣们,再也抑制不住好奇心,大家不禁议论纷纷。
李中易明明听见身后嗡嗡的议论声,却只当没听见似的,曾经高高在上的契丹铁骑,经过北伐战争后,被生俘的就多达五万之多。
这么多俘虏,不可能养着他们吃闲饭,架桥修路,铺砖叠瓦,正是他们劳动改造的用武之地。
当天色渐黑之时,契丹人的俘虏阵营,终于全部过完了。
李中易扭头望着大家,淡淡的笑道:“从今往后,还在惧怕契丹铁骑的人,应该梦醒了!”
“皇上圣明烛照,臣等自愧不如!”文臣们很会说话,一齐弯下腰,大拍李中易的马屁。
李中易环顾四周一圈,淡定的说:“朕养铁军,外御强敌,内防茅贼,有人却说成是劳民伤财,难道我中国竟然不需要一支让诸位扬眉吐气的铁军么?”
“荒唐,实在是荒唐之极!”
“竟有这种妄人,就该贬窜偏远军州!”
“有此铁军护佑,我中国从此无忧矣!”
就在文臣们纷纷大拍马屁之时,李中易注意到,旧武臣勋贵们,个个面露凛然之色。
知道怕了,这就对了嘛,也不枉李中易操办了这场入城大阅兵的仪式!
俗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文臣集团只看到了李家军的赫赫军威,武臣勋贵们却看到了,十几万人的大队伍,竟一人一般行进在御街之上,你说可怕不可怕?
宣扬军威,震慑宵小,是此次入城大阅兵的目的,现在看来,效果不是一般的显著。
大阅兵之后,李中易一声吩咐下来,康泽赶紧领着内侍和宫女们行动了起来,大赐宴正式登场。
往日的赐宴上,文臣们竞相拽文调词,惟恐无法展示他们那横溢的才华。
今日的宴席之上,文臣们显得格外的安静,反倒已经靠边站了旧武臣勋贵们,颂词如潮,恨不得把李中易捧成天上的太阳。
李中易一边笑纳了群臣们的赞颂,一边频频举杯,为天下苍生贺!为驱除鞑虏贺!
夜色渐浓,李中易正欲提前退席,以便给群臣留出饮宴的空间。
却不料,孔昆抢先离席,站于阶前,朗声道:“天佑华夏,降下圣君……”掉了一大段的古腔古文。
客观的说,李中易有些听得懂,有些确实听不太懂,但这并妨碍他的理解能力。
孔昆既是内阁的参相,也就是顶儿尖的文臣之首,还是孔圣的苗裔,他的主动出场,显然可以代表一部分文臣的紧密靠拢态度。
也正因为如此,李中易由衷的笑了,笑得很开心!
PS:现在是98票,超过了118票,必有至少加一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炮军里,无论是炮,还是炮兵,都是李中易的心血。
李中易亲眼目睹他的心血,浩浩荡荡的从大庆门前驶过,不由心潮起伏的站起了身子,高高的举起右臂,向英雄的部队致敬。
“万胜,万胜!”
紧随于炮军之后的是,率先占领了幽州兵马总管府的第五军甲营的官兵们。
“轰轰轰……”将士们一起迈腿摆臂,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条直线。
将士们肩上的长枪,交织成了缨红刺目的海洋。他们身上的铠甲,闪现出慑人心魄的魔力。
伴随着齐整的脚步声,大地开始颤抖,人心开始摇动,军威逐渐展现。
跟在第五军甲营之后的是,授予了“范阳猛虎营”称号的第三军丁营的将士们。如果不是他们的浴血奋战,范阳城的陷落只怕是拖得更久。
在两支英雄的部队之后,是屡建功勋的神臂弩营。李家军虽然已经有了火炮,然而,神臂弩依然是对抗草原铁骑的打击利器。
将士们高举着手里的神臂弩,他们在长官的号令之下,时不时的做着拉弦的动作。显然,这是要告诉大家,无坚不摧的神臂弩,威力大无穷。
“吾皇威武!吾皇威武!”
按照军中的礼节,应为吾皇万岁,可是,将士们改为吾皇威武,这代表了军心所向。
李中易再一次站起身子,顺手抽出高强的腰刀,向大军撇刀行礼!
整个大庆门上,鸦雀无声,文臣们这还是第一次看见如此震慑人心的大阅兵,大家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默默的观察着大军行进的威武雄姿。
李中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许文臣干预军事,一向是他的基本军事原则。
很多文臣都擅长纸上谈兵,以为出兵打仗不过尔尔,没啥了不起的。
然而,两国交兵,谁违反的科学规律越多,谁就会战败,或是处于战略的劣势。
整整两个时辰过去了,一眼望不到头的三军将士们,依然迈着矫健的步伐,浩浩荡荡的通过大庆门前。
从开始到现在,折从阮一直默默的注视着从大庆门前的经过的各个军种的兵马,他惊讶的发现,哪怕队伍里的一名普通小卒,脸上除了风霜之外,浑身上下都散溢出令人心摇的杀气。
杀气这玩意,看得见,却摸不着!
折从阮暗暗心惊,李家军由几十万这种小卒组成,可想而知,整个大军的军心和士气,早已是锐不可当!
李琼虽然打过大败仗,而被柴荣所不喜,并被弃之于脑后。但是,就算是没有吃过猪肉,李琼总看见过猪走路吧?
强军的定义,千千万,在李琼看来,如臂使指的队伍,绝对算得上是超强之军!
刘金山不懂军事,但他看得出来,将士们看向李中易的时候,那种格外崇敬的尊重,完全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李中易率领的李家军,从战争走向战争,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明天,如此英明的统帅,军心岂能不聚拢?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三军将士们沿着二十里长街,一字排开,大家默默的等待着最高统帅的检阅。
这时,李中易已经下了大庆门,在台阶下骑上了小血杀的高大的背脊。
“驾……”在李中易的轻斥声中,小血杀迈着轻盈的步子,驮着它的主人,朝着大庆门外疾驰而去。
大庆门外,一名极其年轻的将领,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战马,朝着李中易这边驰来。
李中易面带微笑,勒停了“小血杀”,只见,那名青年将领,纵马奔到李中易的身前,一边撇刀行礼,一边大声说:“征北大将军、河北道行军大总管,臣杨烈,恭请皇上检阅三军将士!”
李中易抽出腰间的佩刀,笔直的竖立于鼻端,他深吸了口气,大声下令:“开始!”
“是!”杨烈一边接令,一边拨马掉头,紧紧的跟在李中易的右侧。
“将士们辛苦了。”
李中易拍马驰骋于三军将士的阵前,每经过一个巨大的方阵,都会勒慢战马,竖刀为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将士们握紧手里的钢枪,屏住呼吸,一齐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滋,军心在我强汉!”
大庆门上的孔昆,倒抽了一口凉气,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发自内心的感慨。
“是啊,有此铁军在手,何愁匈奴不灭?”刘金山由衷的觉得,孔昆终于说了句真心话。
“呵呵,李郎会练兵。”折从阮仗着年事已高,又刚交出了折家的老地盘,随便说话的底气,自然十足。
“唉,石守信等宵小,可真是糊涂透顶啊!”李琼频频摇头,叹息不止。
“哼,劳民伤财……”
“哎,王兄,请务必慎言……”
文官堆里突然传出了不和谐的杂音,随即就被周围的人,给劝住了。
开什么玩笑?今天是什么日子?
今天若是闹出让李中易不痛快的妖蛾子,文官集团还想不想在正确的队伍里,继续混下去了?
关起门在家里,随便你怎么骂李中易,反正也没人知道,骂就骂吧!
今天,可是举国欢庆的大好日子,文官堆里居然出现了极其不和谐的语调,这让李中易怎么看待朝中的文臣们?
说句心里话,李中易虽然重用了文臣集团,把天下的庶政都交给了文臣们,却也贬抑了文臣们的权势。
最鲜明例子,便是李中易定下了文臣不得干预军事的基本原则,等于是彻底切断了文臣掺合军事的途径。
也正因为如此,朝中早有传言,铜臭子是武臣集团的代言人,并不是文臣们的自己人!
这个说法,在文臣集团里边,颇有市场,一传十,十传百,经久不熄!
李中易不仅知道这个传言,更知道始作踊者是谁,但他却没有对任何人下狠手!
传言嘛,任何时候都避免不了,爱传就传,反正李中易又不会掉半两肉!
当李中易检阅完毕,重新登上大庆门后,整场大阅兵的最高潮部分,终于闪亮登场。
在历次战役中,当了俘虏的契丹人,被长长绳索串在一起,由大军的监视之下,缓缓的通过大庆门前。
“嘿嘿,一向骄傲到了天上的契丹人,也有今天呐!”
“居然有这么多契丹俘虏……”
“契丹人也是两条腿,两只眼睛,一只鼻子嘛……”
“大快人心啊……”
城楼上的文臣们,再也抑制不住好奇心,大家不禁议论纷纷。
李中易明明听见身后嗡嗡的议论声,却只当没听见似的,曾经高高在上的契丹铁骑,经过北伐战争后,被生俘的就多达五万之多。
这么多俘虏,不可能养着他们吃闲饭,架桥修路,铺砖叠瓦,正是他们劳动改造的用武之地。
当天色渐黑之时,契丹人的俘虏阵营,终于全部过完了。
李中易扭头望着大家,淡淡的笑道:“从今往后,还在惧怕契丹铁骑的人,应该梦醒了!”
“皇上圣明烛照,臣等自愧不如!”文臣们很会说话,一齐弯下腰,大拍李中易的马屁。
李中易环顾四周一圈,淡定的说:“朕养铁军,外御强敌,内防茅贼,有人却说成是劳民伤财,难道我中国竟然不需要一支让诸位扬眉吐气的铁军么?”
“荒唐,实在是荒唐之极!”
“竟有这种妄人,就该贬窜偏远军州!”
“有此铁军护佑,我中国从此无忧矣!”
就在文臣们纷纷大拍马屁之时,李中易注意到,旧武臣勋贵们,个个面露凛然之色。
知道怕了,这就对了嘛,也不枉李中易操办了这场入城大阅兵的仪式!
俗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文臣集团只看到了李家军的赫赫军威,武臣勋贵们却看到了,十几万人的大队伍,竟一人一般行进在御街之上,你说可怕不可怕?
宣扬军威,震慑宵小,是此次入城大阅兵的目的,现在看来,效果不是一般的显著。
大阅兵之后,李中易一声吩咐下来,康泽赶紧领着内侍和宫女们行动了起来,大赐宴正式登场。
往日的赐宴上,文臣们竞相拽文调词,惟恐无法展示他们那横溢的才华。
今日的宴席之上,文臣们显得格外的安静,反倒已经靠边站了旧武臣勋贵们,颂词如潮,恨不得把李中易捧成天上的太阳。
李中易一边笑纳了群臣们的赞颂,一边频频举杯,为天下苍生贺!为驱除鞑虏贺!
夜色渐浓,李中易正欲提前退席,以便给群臣留出饮宴的空间。
却不料,孔昆抢先离席,站于阶前,朗声道:“天佑华夏,降下圣君……”掉了一大段的古腔古文。
客观的说,李中易有些听得懂,有些确实听不太懂,但这并妨碍他的理解能力。
孔昆既是内阁的参相,也就是顶儿尖的文臣之首,还是孔圣的苗裔,他的主动出场,显然可以代表一部分文臣的紧密靠拢态度。
也正因为如此,李中易由衷的笑了,笑得很开心!
PS:现在是98票,超过了118票,必有至少加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