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心硬如铁
书迷正在阅读:
大明之五好青年、
逍遥小书生、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带着商店到春秋、
这个始皇真牛逼、
振南明、
南宋一代目、
开着房车回贞观、
北江雄鹰、
唐盟、
陈叔宝的南陈之旅、
血色民国,血不冷
北直卫六军一共有七万八千人,在崇祯心中的定位是杂牌军的角色,分别驻扎在保定府、大名府、真定府、顺德府等地。
倘若历史惯性没有发生改变,建奴果真于崇祯二年绕道蒙古南下入侵京师的话,那么北直卫就是抵御建奴的第一道防线,崇祯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重启袁崇焕,命他担任北直卫提督,统领六军。
诚然,历史上袁崇焕忠奸成疑,但不得不说,袁崇焕的军事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崇祯也只能用他了。
至于袁崇焕会不会和建奴勾结?好歹袁崇焕和皇太极还隔着宁锦、山海关两道防线呢,如果这样他们都能勾结起来,那崇祯也只能自戳双目,承认自己眼瞎了。
将所有部署都安排下去后,崇祯对自己一手打造的京城防线还是颇为满意的。
给御林军一年多的备战时间,经过范景文、李邦华的一番整训后,想来三大营即使达不到勇卫营脱胎换骨一般的巨大变化,但达到勇卫营七八成的战力,应足以保证崇祯把他们拉出去跟建奴野战也不会发憷。
而崇祯寄以厚望的新军,在经过陕西剿贼的锤炼后,想来战力应不在勇卫营之下,和建奴决战应该能打个五五开吧。
还有秦良玉所统领的白杆军,有崇祯两百万军饷的加持,今年想必能彻底平定奢安之乱,赶来参加明年和建奴的大战。
白杆军战力虽然仍在建奴之下,但白杆军悍不畏死,是明军少数敢于面对面和建奴硬刚的部队。
所以崇祯打算在奢安之乱平定后,加大对白杆军的扶持力度,征发白杆兵,把原来只有四五千人的白杆军扩充到一万两千人左右。
此外,还有建奴身后毛文龙所统领的东江军,在崇祯的重视下,东江军的待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东江军已经不再苦于生活物资的短缺,对崇祯,对朝廷也日渐拥戴。
且东江军上下皆为辽东人,和建奴有毁家灭族之仇,他们打回辽东去的决心是非常强烈的,为了夺回辽土,给家人、族人报仇雪恨,东江军一直在厉兵秣马,士气极其旺盛。
在崇祯看来,他所建立的整套战略防御体系中,唯一令他感到担忧的是驻扎在宁远一线的辽西军,为了防止辽西军因军饷短缺而投靠建奴,崇祯不得不推翻之前的打算,把辽西军的军饷重又恢复为五百万两。
不过即使如此,辽西军的军头们仍然暗戳戳对崇祯心生不满,为下半年发生的兵变闹饷事件埋下了隐患。
当然,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
春节过后,持续了整个春节的抄家灭族行动终于到了尾声,由韩爌、周延儒、霍维华弑杀先帝案发开始,再到京城接连发生的两次叛乱,无数豪门世族惨遭清洗,被崇祯处以九族一体灭绝的极刑。
如此之多的家族惨遭清洗和牵连,一下令得京城监狱人满为患,处死待斩的犯人竟有一万两千人之多。
当崇祯接到厂卫报上来的死刑数字时,不禁想到那些惨被无辜牵连的妇孺们,心想是不是给这些妇孺颁发一道特赦令,赦免他们的死罪,将她们打发到东番岛、海南岛,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崇祯有这种心慈手软的想法倒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从后世穿越而来,接受过现代法律的熏陶,在现代法律中,一人获罪,可不会牵连家人。
只是崇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还是打消了自己幼稚的仁慈念头,毕竟现在可是大明,一个特征极为明显的古代封建王朝。
在明朝,人治大于法治,倘若一人获罪被朝廷处死,却不连坐家人的话,那么这家人就会成为明朝不共戴天的死敌,即使通敌卖国,也要向大明复仇。
而这个世道,对于这样的复仇行为反而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因为在世人的观念中,家国天下,家族可是排在国家之前的。
所谓家国天下,应是儒家推崇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在后世人看来,这个词语肯定是褒义词,形容世人爱国爱家。
但是细究家国天下四字,无疑赤果果地揭露了在世人心目中,家族的重要性大于国家,国家又大于天下。
所以在世人看来,如果朝廷灭你一族,而你逃生之后与外族勾结灭了本国,这很合理,没什么可谴责的。
如此便也难怪古代朝廷会有一人谋逆牵连满门,动辄将犯人家族满门抄斩、九族灭绝了,道理谁都懂得: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崇祯身处古代封建王朝,又是这个封建王朝的大家长,他当然不能带头违逆时代大势,将乱臣贼子族中的妇孺赦免。
虽然心中仍对那些惨遭牵连的妇孺抱有同情心,但情势如此,崇祯也只能狠下心肠,在厂卫上交的死刑令上盖下大印。
不过为免老弱妇孺上刑场引发群众的同情心理,且崇祯也不想看到老弱妇孺们死得那么难看,便下令厂卫将老弱妇孺秘密处死,然后拉到万人坑一埋了事。
至于那些为了一己私欲,不惜将满门、九族推上绝路的罪魁祸首们,崇祯可不会轻易放过,该凌迟的凌迟,该斩首的斩首。
崇祯元年元月十三日,午时将至,韩爌、周延儒、张功灿以及数百名乱臣贼子押上了囚车,赶赴菜市口行刑。
沿途路上,兴奋的围观群众仿佛比过大年还要兴奋,用烂菜叶、臭鸡蛋乃至臭狗屎来招待这些乱臣贼子们。
世人皆有仇富心理,是以百姓们看着囚车上韩爌、周延儒、张功灿等平日里富贵以极的大人物们,如今却披头散发,狼狈不堪,整个人如同臭咸鱼一般,无不心怀大畅,大声叫好。
至于这些大人物们到底犯了何罪以致于落得如此这般下场,京城百姓是根本不关心的,他们只知道有热闹可看就很好了。
午时三刻一到,刽子手手起刀落,数百乱臣贼子们皆人头落地尸首分离,而百姓们则纷纷叫好,拼命鼓掌。
只是偷偷前来观看行刑的文武官员以及士绅勋戚们,则心里戚戚焉,莫名升起一股兔死狐悲的情绪,对崇祯的不满愈发加深了。
倘若历史惯性没有发生改变,建奴果真于崇祯二年绕道蒙古南下入侵京师的话,那么北直卫就是抵御建奴的第一道防线,崇祯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重启袁崇焕,命他担任北直卫提督,统领六军。
诚然,历史上袁崇焕忠奸成疑,但不得不说,袁崇焕的军事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崇祯也只能用他了。
至于袁崇焕会不会和建奴勾结?好歹袁崇焕和皇太极还隔着宁锦、山海关两道防线呢,如果这样他们都能勾结起来,那崇祯也只能自戳双目,承认自己眼瞎了。
将所有部署都安排下去后,崇祯对自己一手打造的京城防线还是颇为满意的。
给御林军一年多的备战时间,经过范景文、李邦华的一番整训后,想来三大营即使达不到勇卫营脱胎换骨一般的巨大变化,但达到勇卫营七八成的战力,应足以保证崇祯把他们拉出去跟建奴野战也不会发憷。
而崇祯寄以厚望的新军,在经过陕西剿贼的锤炼后,想来战力应不在勇卫营之下,和建奴决战应该能打个五五开吧。
还有秦良玉所统领的白杆军,有崇祯两百万军饷的加持,今年想必能彻底平定奢安之乱,赶来参加明年和建奴的大战。
白杆军战力虽然仍在建奴之下,但白杆军悍不畏死,是明军少数敢于面对面和建奴硬刚的部队。
所以崇祯打算在奢安之乱平定后,加大对白杆军的扶持力度,征发白杆兵,把原来只有四五千人的白杆军扩充到一万两千人左右。
此外,还有建奴身后毛文龙所统领的东江军,在崇祯的重视下,东江军的待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东江军已经不再苦于生活物资的短缺,对崇祯,对朝廷也日渐拥戴。
且东江军上下皆为辽东人,和建奴有毁家灭族之仇,他们打回辽东去的决心是非常强烈的,为了夺回辽土,给家人、族人报仇雪恨,东江军一直在厉兵秣马,士气极其旺盛。
在崇祯看来,他所建立的整套战略防御体系中,唯一令他感到担忧的是驻扎在宁远一线的辽西军,为了防止辽西军因军饷短缺而投靠建奴,崇祯不得不推翻之前的打算,把辽西军的军饷重又恢复为五百万两。
不过即使如此,辽西军的军头们仍然暗戳戳对崇祯心生不满,为下半年发生的兵变闹饷事件埋下了隐患。
当然,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
春节过后,持续了整个春节的抄家灭族行动终于到了尾声,由韩爌、周延儒、霍维华弑杀先帝案发开始,再到京城接连发生的两次叛乱,无数豪门世族惨遭清洗,被崇祯处以九族一体灭绝的极刑。
如此之多的家族惨遭清洗和牵连,一下令得京城监狱人满为患,处死待斩的犯人竟有一万两千人之多。
当崇祯接到厂卫报上来的死刑数字时,不禁想到那些惨被无辜牵连的妇孺们,心想是不是给这些妇孺颁发一道特赦令,赦免他们的死罪,将她们打发到东番岛、海南岛,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崇祯有这种心慈手软的想法倒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从后世穿越而来,接受过现代法律的熏陶,在现代法律中,一人获罪,可不会牵连家人。
只是崇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还是打消了自己幼稚的仁慈念头,毕竟现在可是大明,一个特征极为明显的古代封建王朝。
在明朝,人治大于法治,倘若一人获罪被朝廷处死,却不连坐家人的话,那么这家人就会成为明朝不共戴天的死敌,即使通敌卖国,也要向大明复仇。
而这个世道,对于这样的复仇行为反而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因为在世人的观念中,家国天下,家族可是排在国家之前的。
所谓家国天下,应是儒家推崇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在后世人看来,这个词语肯定是褒义词,形容世人爱国爱家。
但是细究家国天下四字,无疑赤果果地揭露了在世人心目中,家族的重要性大于国家,国家又大于天下。
所以在世人看来,如果朝廷灭你一族,而你逃生之后与外族勾结灭了本国,这很合理,没什么可谴责的。
如此便也难怪古代朝廷会有一人谋逆牵连满门,动辄将犯人家族满门抄斩、九族灭绝了,道理谁都懂得: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崇祯身处古代封建王朝,又是这个封建王朝的大家长,他当然不能带头违逆时代大势,将乱臣贼子族中的妇孺赦免。
虽然心中仍对那些惨遭牵连的妇孺抱有同情心,但情势如此,崇祯也只能狠下心肠,在厂卫上交的死刑令上盖下大印。
不过为免老弱妇孺上刑场引发群众的同情心理,且崇祯也不想看到老弱妇孺们死得那么难看,便下令厂卫将老弱妇孺秘密处死,然后拉到万人坑一埋了事。
至于那些为了一己私欲,不惜将满门、九族推上绝路的罪魁祸首们,崇祯可不会轻易放过,该凌迟的凌迟,该斩首的斩首。
崇祯元年元月十三日,午时将至,韩爌、周延儒、张功灿以及数百名乱臣贼子押上了囚车,赶赴菜市口行刑。
沿途路上,兴奋的围观群众仿佛比过大年还要兴奋,用烂菜叶、臭鸡蛋乃至臭狗屎来招待这些乱臣贼子们。
世人皆有仇富心理,是以百姓们看着囚车上韩爌、周延儒、张功灿等平日里富贵以极的大人物们,如今却披头散发,狼狈不堪,整个人如同臭咸鱼一般,无不心怀大畅,大声叫好。
至于这些大人物们到底犯了何罪以致于落得如此这般下场,京城百姓是根本不关心的,他们只知道有热闹可看就很好了。
午时三刻一到,刽子手手起刀落,数百乱臣贼子们皆人头落地尸首分离,而百姓们则纷纷叫好,拼命鼓掌。
只是偷偷前来观看行刑的文武官员以及士绅勋戚们,则心里戚戚焉,莫名升起一股兔死狐悲的情绪,对崇祯的不满愈发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