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林丹汗,来战!
书迷正在阅读:
大明之五好青年、
逍遥小书生、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带着商店到春秋、
这个始皇真牛逼、
振南明、
南宋一代目、
开着房车回贞观、
北江雄鹰、
唐盟、
陈叔宝的南陈之旅、
血色民国,血不冷
翌日,在大同城的大门口上,一万明军俘虏的首级如同埃及金字塔一样高高矗立着,让所有明人看了无不惊惧交加。
果不其然,幸存的两万明军俘虏看到同僚如此悲惨的下场,下意识便认为察哈尔人是不可战胜的魔鬼,终于臣服在察哈尔人的屠刀之下,以奴才自居。
林丹汗便顺势成立察哈尔部汉军旗,以前大同总兵刘宠为汉军旗旗主,拥兵两万人。
六月一日,林丹汗留下一万兵马驻守大同,集结察哈尔部九万铁骑,汉军旗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京城,进发!
出征仪式上,蒋云凯满是沟壑的脸上努力的挤出如菊花一般的笑容,谄媚的道:“大汗天兵开拔前,小人预祝大汗此去马到功成,活捉崇祯,重铸黄金家族的昔日辉煌,成为中原新的主人!”
“哈哈哈哈!那本汗就承你贵言了!”林丹汗大笑不已,旋即冲着全体士卒喝道:“所有人听令,随本汗打下北京,活捉崇祯。”
“打下北京,活捉崇祯!”十一万大军齐声高喊,声势惊天。
“轰隆!”
十一万大军开赴北京城,军威凛凛,浩浩荡荡。
从大同到北京,骑兵部队十日之间便可抵达,最关键的是大同到北京几乎全是一片坦途,极为适合骑兵作战。
为何大明把重兵都放在九边重镇之上,那便是因为北京乃华北平原的核心,九边重镇一旦被草原异族突破,便是一条直达北京的坦途。
朱棣将大明首都从南京迁移到北京,从统治者的角度看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自从南宋以来,天下便呈现南富北穷的格局,倘若都城仍然在南京,那南北发展就更加不均衡了。
但是从国防角度来看,首都北迁却是一个败笔,一旦九边重镇被突破,那北京就首当其冲,成为战场前线,所以才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
……
当林丹汗率领十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北京直扑而来的时候,率领七万大军增援大同的朱由检,也在数日前收到了大同已经陷落的消息。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大同仅仅坚守了一个白天,便一夜之间被察哈尔人攻破,更为关键的是,大同一破,从大同和京城之间便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朱由检此时坐蜡了,为了此次亲征,他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举行了盛大的出征仪式,率领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大同。
可如今大同却被察哈尔人攻破,十万铁骑很快就要杀向京城,朱由检所率领的七万大军就夹杂在大同和京城之间,进退两难。
若进,七万大军仍然向大同进发,当有两大劣势,其一大同已被攻破,七万大军成了一支孤军;其二失去大同这座坚城保护,七万大军在平原地区与察哈尔骑兵作战,失败的可能将是无限大。
若退,朱由检在满朝文武反对下御驾亲征,在没有取胜的情况下便被察哈尔人赶回了京城,这让朱由检颜面何存?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朱由检所率领的七万大军大部分都是步军,一旦被察哈尔人赶了上来,那么这场撤退很可能会转变成一场大溃败。
一旦朱由检失陷敌手,那么土木堡之变就将重演,更为巧合的是,福王世子居住在京城,不难想象朱由检一旦失陷敌手,群臣百分百会拥护福王世子登基,坚守京城。
很明显,大同失陷这一变故令得所有人都懵了,老辣如孙承宗,沉稳如范景文、李邦华等人,这会儿也都一脸的肃穆之色。
大同失陷的消息太可怕了,一个不好,便是大明天子易主,山河变色的大事,而朱由检自穿越以来一力推行的改革,不但将会戛然而止,还将受到保守势力的反攻倒算。
“咳咳……”
孙承宗轻咳一声,打破了帐中难堪的沉默,向着朱由检行了一礼道:“是进是退,还请陛下早作决断,拿出应对之策,否则察哈尔大军一旦追上来,七万大军将会陷入到一片莫大的危险当中。”
孙承宗开了头,群臣随即附和道:“还望陛下早作决断!”
“是进,还是退……”
朱由检的眉头不自觉的微微蹙起,慢慢的斟酌起来。
说实话,大同的失陷是朱由检万万没想到的,完全打乱了朱由检此次御驾亲征的所有部署。
按照朱由检的计划,大同近五万边军,有坚城据守,而察哈尔人都是骑兵,平原作战尚可,攻城却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大同边军即便不敌,短则坚守十天半个月,长则坚守一两个月,完全没有问题。
可打死朱由检都没想到,因为大同的七大家族叛国投敌,防守坚固的大同镇仅仅坚守了一日便沦陷了。
大同失陷,朝廷完全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察哈尔人进可向北京进逼,一旦拿下京城,说不定林丹汗还真能咸鱼翻身,重演蒙古人入主中原的辉煌。
退可在大同劫掠一番后,优哉游哉掳走十万百姓退回草原,壮大部族实力。
不过以朱由检想来,林丹汗既然有重塑蒙元帝国的野心,在攻陷大同之后,绝对不会止步于大同,九成九会趁机东进,攻略大明首都,北京!
以林丹汗必向北京进逼为前提,那么摆在朱由检面前的问题就已经不是驱逐察哈尔人出关,而是该如何守住京城了。
但是就这么灰溜溜地退回京城,这对于崇祯的威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即使能守住京城,那么此次察哈尔人南下入寇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完全不下于历史上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
崇祯以武力强行压下的各种矛盾,亦将全面爆发,崇祯必将陷入众叛亲离、腹背受敌的境地,这绝对是崇祯万万不能接受的。
群臣依然保持着向行礼的姿态,目光一直盯着朱由检,静待朱由检的决断。
朱由检背负双手,猛地转身,环视众臣,斩金截铁、铿锵有力的道:“朕,不进,亦不退,朕就在此地,辛乡堡,静待林丹汗,来战!”
……
要带领大明王朝力挽狂澜,带领华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朱由检没有半点后退的余地,他只能背水一战,静待察哈尔人的到来。
当日下午,朱由检率领七万大军进入了辛乡堡,将辛乡堡的民众迁移出去后,朱由检在文武众臣的簇拥下入住临时行宫。
说是行宫,但实际上这此前只是一个地主老财的宅院而已,条件自然是无法和紫禁城相提并论的,但是朱由检是来背水一战的,自然不会对住处挑挑拣拣。
入住行宫当天,朱由检并没有一味的愁眉苦脸,对大臣们反复强调此次战斗的重大意义,反倒大摆筵席,宴请群臣。
不过战争前夕,君臣自然是不会喝的大醉,所有人都是浅尝即止,养精蓄锐。
次日,鹿善继带着十八名军校生赶到辛乡堡,给朱由检和群臣带回了林丹汗亲率九万铁骑和两万汉军旗杀奔京城的消息,估计在两日之内,就可赶到辛乡堡。
此外,鹿善继还向崇祯汇报了林丹汗通过屠杀一万俘虏的残酷手段,已经慑服了两万明军俘虏,仿效建奴成立了汉军旗,汉军旗以前大同总兵刘宠为首,并装备了大明的红夷大炮、佛朗机炮、虎蹲炮以及大量的火铳,提醒崇祯要小心汉军旗的火器。
朱由检非常重视鹿善继所提供的情报,马上召开御前战略会议,会议上也没有说什么战略方向之类的事情,主要还是开一个动员会议,统一思想,鼓舞士气。
战略会议结束后,朱由检身着一身戎装,亲自视察御林军各部,在视察的过程中,让朱由检较为欣慰的是,虽然绝大多数将士都未上过战场,但是经过范景文、李邦华的调教之后,将士们士气普遍比较饱满。
对于即将来临的战斗,将士们并不像孙承宗、范景文、李邦华、孙应元、黄得功等文武大臣那样忧心忡忡,反而有不少将士求战之心甚切,期望通过斩杀敌酋来建立功勋,封妻荫子。
朱由检视察中发现,虽然这些天将士们一直处于行军途中,但是将士们的精神士气还是比较饱满的。
当然了,这也跟朱由检的御驾亲征因素有关,天子御驾亲征,后方准备的后勤供应自然备得足足的,将士们虽然每天行军四五十里,但一日三餐肉菜管够,将士们的身体通过三餐的进补和行军的消耗,身体反倒比起从前更加健硕了些。
……
六月五日中午,察哈尔主力已经尽数到达前线,距离辛乡堡西北方向不过数里之遥。
很显然,林丹汗也已经收到了崇祯就在辛乡堡摆开阵势就等着他前来迎战的消息,察哈尔九万铁骑和两万汉军旗,当即摆开了架势,一场足以影响两个民族兴衰的大决战,一触即发。
目前驻守辛乡堡的七万明军,已经全部打乱了编制,各部队所有骑军都已经集中起来,大概有五千骑兵,统一由曾经担任过勇卫营统领的黄得功指挥。
其他各部,亦把炮兵、火枪兵集中在一起使用,其中炮兵三千人,火枪兵三万,由神机营统领柳青云统一指挥。
这三万多人的火器部队,无疑是朱由检敢于跟林丹汗决死一战的最大底气。
纵观中国历史上在平原地展开的大战,无一不是由骑兵占优的一方获胜。
而崇祯,则决意要开创历史,首开火器部队战胜骑兵部队的先河,让大明从冷兵器时代,迅速进入热兵器时代。
此次大战,林丹汗骑兵九万,汉军旗步兵两万,总兵力十一万;反观明军这边,骑兵五千,步兵六万五千,总兵力只有七万。
单纯看明军和蒙古军的兵力对比,是七比十一,这还是大明建立以来,蒙古人首次在兵力对比上占据绝对优势。
面对这样的局面,无怪乎孙承宗、范景文、李邦华、黄得功等文武众臣皆对此役抱着悲观的态度。
察哈尔人身为草原人,可以说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骏马就是察哈尔人的双腿,察哈尔人的骑兵,比明军骑兵更加精锐,说起骑射,人家察哈尔人更是玩骑射的祖宗,马术娴熟不说,箭术也是相当了得。
而且察哈尔人的骑兵还有一个很大的战术优势,那就是他们的骑兵部队大多数是单骑双马,机动能力远远超过了明军,可谓是进可攻退可逃。
若是察哈尔人冲破明军的防御阵线,那便是秋风扫落叶一般,完全可以取得全歼明军的战果。
若是明军在阵地战中获胜,以察哈尔人强大的机动能力,亦可优哉游哉地退回大同去,明军若是衔尾追击,反而还要担心会不会被察哈尔人反咬一口,胜利即刻转为惨败。
大明由于失去了河套平原,向来就马匹奇缺,大多是情况骑兵都是单骑单马,不到冲锋作战的时候,基本不会骑马,以保存马力。
这一次作战,重点就是如应付察哈尔人的骑兵,毕竟察哈尔人的骑兵总数超过九万,一个搞不好,哪怕是明军枪炮再多,也很可能会惨败于察哈尔铁骑之下。
为了对抗察哈尔人的骑兵,军机处的参谋们,可是日夜都不得闲,人人都在苦思冥想,到底该如何尽可能的消灭察哈尔人的骑兵,以削弱察哈尔人的机动优势。
毕竟察哈尔人的骑兵在机动性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明军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而这种情况下,鹿善继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若想尽可能地削弱察哈尔人的骑兵优势,唯有示敌以弱,在战斗开局保存实力,给察哈尔人一个错觉,那就是他们只要再加把劲,就能迅速攻破明军的阵势。
但实际上明军一直在隐藏实力,察哈尔人愈发加大进攻力度,明军则永远比察哈尔人略胜一筹,迫使对付形成添油战术,不断消耗察哈尔人的骑兵。
一旦察哈尔人的骑兵被耗光了,那么已经形成绝对优势的明军,最后才把五千骑兵放出来,将察哈尔人一口吞下。
朱由检对鹿善继所提出的战术非常欣赏,当即确定以这个战术为主要作战计划,然后在这个战术上添油加醋,不断完善。
六月五日下午,林丹汗赶到了辛乡堡,决战由此拉开帷幕。
果不其然,幸存的两万明军俘虏看到同僚如此悲惨的下场,下意识便认为察哈尔人是不可战胜的魔鬼,终于臣服在察哈尔人的屠刀之下,以奴才自居。
林丹汗便顺势成立察哈尔部汉军旗,以前大同总兵刘宠为汉军旗旗主,拥兵两万人。
六月一日,林丹汗留下一万兵马驻守大同,集结察哈尔部九万铁骑,汉军旗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京城,进发!
出征仪式上,蒋云凯满是沟壑的脸上努力的挤出如菊花一般的笑容,谄媚的道:“大汗天兵开拔前,小人预祝大汗此去马到功成,活捉崇祯,重铸黄金家族的昔日辉煌,成为中原新的主人!”
“哈哈哈哈!那本汗就承你贵言了!”林丹汗大笑不已,旋即冲着全体士卒喝道:“所有人听令,随本汗打下北京,活捉崇祯。”
“打下北京,活捉崇祯!”十一万大军齐声高喊,声势惊天。
“轰隆!”
十一万大军开赴北京城,军威凛凛,浩浩荡荡。
从大同到北京,骑兵部队十日之间便可抵达,最关键的是大同到北京几乎全是一片坦途,极为适合骑兵作战。
为何大明把重兵都放在九边重镇之上,那便是因为北京乃华北平原的核心,九边重镇一旦被草原异族突破,便是一条直达北京的坦途。
朱棣将大明首都从南京迁移到北京,从统治者的角度看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自从南宋以来,天下便呈现南富北穷的格局,倘若都城仍然在南京,那南北发展就更加不均衡了。
但是从国防角度来看,首都北迁却是一个败笔,一旦九边重镇被突破,那北京就首当其冲,成为战场前线,所以才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
……
当林丹汗率领十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北京直扑而来的时候,率领七万大军增援大同的朱由检,也在数日前收到了大同已经陷落的消息。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大同仅仅坚守了一个白天,便一夜之间被察哈尔人攻破,更为关键的是,大同一破,从大同和京城之间便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朱由检此时坐蜡了,为了此次亲征,他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举行了盛大的出征仪式,率领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大同。
可如今大同却被察哈尔人攻破,十万铁骑很快就要杀向京城,朱由检所率领的七万大军就夹杂在大同和京城之间,进退两难。
若进,七万大军仍然向大同进发,当有两大劣势,其一大同已被攻破,七万大军成了一支孤军;其二失去大同这座坚城保护,七万大军在平原地区与察哈尔骑兵作战,失败的可能将是无限大。
若退,朱由检在满朝文武反对下御驾亲征,在没有取胜的情况下便被察哈尔人赶回了京城,这让朱由检颜面何存?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朱由检所率领的七万大军大部分都是步军,一旦被察哈尔人赶了上来,那么这场撤退很可能会转变成一场大溃败。
一旦朱由检失陷敌手,那么土木堡之变就将重演,更为巧合的是,福王世子居住在京城,不难想象朱由检一旦失陷敌手,群臣百分百会拥护福王世子登基,坚守京城。
很明显,大同失陷这一变故令得所有人都懵了,老辣如孙承宗,沉稳如范景文、李邦华等人,这会儿也都一脸的肃穆之色。
大同失陷的消息太可怕了,一个不好,便是大明天子易主,山河变色的大事,而朱由检自穿越以来一力推行的改革,不但将会戛然而止,还将受到保守势力的反攻倒算。
“咳咳……”
孙承宗轻咳一声,打破了帐中难堪的沉默,向着朱由检行了一礼道:“是进是退,还请陛下早作决断,拿出应对之策,否则察哈尔大军一旦追上来,七万大军将会陷入到一片莫大的危险当中。”
孙承宗开了头,群臣随即附和道:“还望陛下早作决断!”
“是进,还是退……”
朱由检的眉头不自觉的微微蹙起,慢慢的斟酌起来。
说实话,大同的失陷是朱由检万万没想到的,完全打乱了朱由检此次御驾亲征的所有部署。
按照朱由检的计划,大同近五万边军,有坚城据守,而察哈尔人都是骑兵,平原作战尚可,攻城却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大同边军即便不敌,短则坚守十天半个月,长则坚守一两个月,完全没有问题。
可打死朱由检都没想到,因为大同的七大家族叛国投敌,防守坚固的大同镇仅仅坚守了一日便沦陷了。
大同失陷,朝廷完全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察哈尔人进可向北京进逼,一旦拿下京城,说不定林丹汗还真能咸鱼翻身,重演蒙古人入主中原的辉煌。
退可在大同劫掠一番后,优哉游哉掳走十万百姓退回草原,壮大部族实力。
不过以朱由检想来,林丹汗既然有重塑蒙元帝国的野心,在攻陷大同之后,绝对不会止步于大同,九成九会趁机东进,攻略大明首都,北京!
以林丹汗必向北京进逼为前提,那么摆在朱由检面前的问题就已经不是驱逐察哈尔人出关,而是该如何守住京城了。
但是就这么灰溜溜地退回京城,这对于崇祯的威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即使能守住京城,那么此次察哈尔人南下入寇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完全不下于历史上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
崇祯以武力强行压下的各种矛盾,亦将全面爆发,崇祯必将陷入众叛亲离、腹背受敌的境地,这绝对是崇祯万万不能接受的。
群臣依然保持着向行礼的姿态,目光一直盯着朱由检,静待朱由检的决断。
朱由检背负双手,猛地转身,环视众臣,斩金截铁、铿锵有力的道:“朕,不进,亦不退,朕就在此地,辛乡堡,静待林丹汗,来战!”
……
要带领大明王朝力挽狂澜,带领华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朱由检没有半点后退的余地,他只能背水一战,静待察哈尔人的到来。
当日下午,朱由检率领七万大军进入了辛乡堡,将辛乡堡的民众迁移出去后,朱由检在文武众臣的簇拥下入住临时行宫。
说是行宫,但实际上这此前只是一个地主老财的宅院而已,条件自然是无法和紫禁城相提并论的,但是朱由检是来背水一战的,自然不会对住处挑挑拣拣。
入住行宫当天,朱由检并没有一味的愁眉苦脸,对大臣们反复强调此次战斗的重大意义,反倒大摆筵席,宴请群臣。
不过战争前夕,君臣自然是不会喝的大醉,所有人都是浅尝即止,养精蓄锐。
次日,鹿善继带着十八名军校生赶到辛乡堡,给朱由检和群臣带回了林丹汗亲率九万铁骑和两万汉军旗杀奔京城的消息,估计在两日之内,就可赶到辛乡堡。
此外,鹿善继还向崇祯汇报了林丹汗通过屠杀一万俘虏的残酷手段,已经慑服了两万明军俘虏,仿效建奴成立了汉军旗,汉军旗以前大同总兵刘宠为首,并装备了大明的红夷大炮、佛朗机炮、虎蹲炮以及大量的火铳,提醒崇祯要小心汉军旗的火器。
朱由检非常重视鹿善继所提供的情报,马上召开御前战略会议,会议上也没有说什么战略方向之类的事情,主要还是开一个动员会议,统一思想,鼓舞士气。
战略会议结束后,朱由检身着一身戎装,亲自视察御林军各部,在视察的过程中,让朱由检较为欣慰的是,虽然绝大多数将士都未上过战场,但是经过范景文、李邦华的调教之后,将士们士气普遍比较饱满。
对于即将来临的战斗,将士们并不像孙承宗、范景文、李邦华、孙应元、黄得功等文武大臣那样忧心忡忡,反而有不少将士求战之心甚切,期望通过斩杀敌酋来建立功勋,封妻荫子。
朱由检视察中发现,虽然这些天将士们一直处于行军途中,但是将士们的精神士气还是比较饱满的。
当然了,这也跟朱由检的御驾亲征因素有关,天子御驾亲征,后方准备的后勤供应自然备得足足的,将士们虽然每天行军四五十里,但一日三餐肉菜管够,将士们的身体通过三餐的进补和行军的消耗,身体反倒比起从前更加健硕了些。
……
六月五日中午,察哈尔主力已经尽数到达前线,距离辛乡堡西北方向不过数里之遥。
很显然,林丹汗也已经收到了崇祯就在辛乡堡摆开阵势就等着他前来迎战的消息,察哈尔九万铁骑和两万汉军旗,当即摆开了架势,一场足以影响两个民族兴衰的大决战,一触即发。
目前驻守辛乡堡的七万明军,已经全部打乱了编制,各部队所有骑军都已经集中起来,大概有五千骑兵,统一由曾经担任过勇卫营统领的黄得功指挥。
其他各部,亦把炮兵、火枪兵集中在一起使用,其中炮兵三千人,火枪兵三万,由神机营统领柳青云统一指挥。
这三万多人的火器部队,无疑是朱由检敢于跟林丹汗决死一战的最大底气。
纵观中国历史上在平原地展开的大战,无一不是由骑兵占优的一方获胜。
而崇祯,则决意要开创历史,首开火器部队战胜骑兵部队的先河,让大明从冷兵器时代,迅速进入热兵器时代。
此次大战,林丹汗骑兵九万,汉军旗步兵两万,总兵力十一万;反观明军这边,骑兵五千,步兵六万五千,总兵力只有七万。
单纯看明军和蒙古军的兵力对比,是七比十一,这还是大明建立以来,蒙古人首次在兵力对比上占据绝对优势。
面对这样的局面,无怪乎孙承宗、范景文、李邦华、黄得功等文武众臣皆对此役抱着悲观的态度。
察哈尔人身为草原人,可以说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骏马就是察哈尔人的双腿,察哈尔人的骑兵,比明军骑兵更加精锐,说起骑射,人家察哈尔人更是玩骑射的祖宗,马术娴熟不说,箭术也是相当了得。
而且察哈尔人的骑兵还有一个很大的战术优势,那就是他们的骑兵部队大多数是单骑双马,机动能力远远超过了明军,可谓是进可攻退可逃。
若是察哈尔人冲破明军的防御阵线,那便是秋风扫落叶一般,完全可以取得全歼明军的战果。
若是明军在阵地战中获胜,以察哈尔人强大的机动能力,亦可优哉游哉地退回大同去,明军若是衔尾追击,反而还要担心会不会被察哈尔人反咬一口,胜利即刻转为惨败。
大明由于失去了河套平原,向来就马匹奇缺,大多是情况骑兵都是单骑单马,不到冲锋作战的时候,基本不会骑马,以保存马力。
这一次作战,重点就是如应付察哈尔人的骑兵,毕竟察哈尔人的骑兵总数超过九万,一个搞不好,哪怕是明军枪炮再多,也很可能会惨败于察哈尔铁骑之下。
为了对抗察哈尔人的骑兵,军机处的参谋们,可是日夜都不得闲,人人都在苦思冥想,到底该如何尽可能的消灭察哈尔人的骑兵,以削弱察哈尔人的机动优势。
毕竟察哈尔人的骑兵在机动性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明军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而这种情况下,鹿善继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若想尽可能地削弱察哈尔人的骑兵优势,唯有示敌以弱,在战斗开局保存实力,给察哈尔人一个错觉,那就是他们只要再加把劲,就能迅速攻破明军的阵势。
但实际上明军一直在隐藏实力,察哈尔人愈发加大进攻力度,明军则永远比察哈尔人略胜一筹,迫使对付形成添油战术,不断消耗察哈尔人的骑兵。
一旦察哈尔人的骑兵被耗光了,那么已经形成绝对优势的明军,最后才把五千骑兵放出来,将察哈尔人一口吞下。
朱由检对鹿善继所提出的战术非常欣赏,当即确定以这个战术为主要作战计划,然后在这个战术上添油加醋,不断完善。
六月五日下午,林丹汗赶到了辛乡堡,决战由此拉开帷幕。